塑化劑事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與教訓 (台灣時報 社論 2011.6.12)塑化劑事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與教訓│塑化劑的衝擊,打擊台灣民眾的信心,重創台灣經濟,「台灣美食」的招牌瀕臨瓦解,政府不可不慎。 從 五月二十三日 衛生署召開記者會,公開說明有不肖業者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加入致癌物質「塑化劑」,嚴重影響國人健康以來,到 六月八日酒店打工 已經有九百六十一種飲料和食品被檢出含有塑化劑,不得販賣和食用。案情雖然在繼續發展之中,但國人已經有如驚弓之鳥,大多數人對於市售飲料和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都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疑慮! 雖然風暴持續在進行之中,造成的傷害和如何求償也還未完全確定,但是事件公開迄今已經兩周,我們應該可以做個初步探討,推測這場塑化劑風整合負債暴究竟會對台灣經濟產生何種影響?台灣的食品飲料產業是否會從此一蹶不振?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是否也可以從這場風暴中學到教訓,將「危機」化為「轉機」? 受到這場風暴最直接的影響,是社會大眾對於飲料的食用感到畏懼,大量減少對飲料的消費。以民國九十五年主計處工商普查的資料為準,「非酒精飲料」的年生產增值(非銷591售值)為三百二十億元,而風暴公開時已在五月下旬,如果風暴影響到後半年多的飲料生產完全停頓,按比例推算的最大影響值為一百九十億元。然而,實際上摻用了塑化劑必須下架的飲料可能只有十分之一,依此估計業者的損失就會在二十億元上下。而如果廠商迅速汰換新產品來建立消費者信心,讓生產早日恢復,那麼損失就會顯著少於二十億元。雖房地產然飲料以外的食品和少數藥品也受到影響,但其項目和消費量相對有限。 另外一項可能顯著的經濟影響,是諸多受害者經由求償的行動,對廠商取得的賠償金。由於直接受害的證據不易取得,就算政府願意協助受害者進行「集體求償」,在目前台灣法治的發展階段看來,不太可能會有巨大的直接賠償。有可能在協商之後由相關廠商提出某種金額來成立澎湖民宿一個基金會,對能夠顯示直接受害者進行某整程度的補償。依照過去經驗,台灣是不太容易讓潛在受害者滿意的。另外,台灣一年出口的非酒精飲料大約一億美元,麵包、蛋糕、餅乾等食品也有八千萬美元,兩者多少會受到塑化劑事件的影響。但由於事件基本上已經逐漸控制下來,影響也不會太大。 比較難以論斷的,是多年來飲料和食品摻進塑化劑的關鍵字行銷結果,對國人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如何評估其損失?其困難處在於不知有多少「生命」是受害於塑化劑而死亡,而每一條人命又值多少金錢?而受到塑化劑影響的男女,生殖系統遭到損壞的負面衝擊會值多少損失?在這些問題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前,要評估塑化劑對台灣的衝擊其實都顯得困難。 而塑化劑風暴對台灣的經濟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對台灣正買屋在營造「美食之都」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原來台北市準備在明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台北市被認定為世界的「美食之都」,如今受到衝擊可能會使該事受到延宕。而這當然也會連帶影響到推廣各國旅客來台觀光的效益。同樣的訴求,其實是台灣想在開放陸客自由行時大力推銷台灣的賣點,如今「台灣美食」已經不再是「品質保證」的標示,其「商標設計裝潢」的損失將難以估計。這不僅衝擊到諸多正在世界各地推廣台灣美食的店家(如鼎泰豐、八十五度C等),而且連在倫敦開賣台灣珍珠奶茶的外國店家也受到無端衝擊。同理,許許多多在台灣從事飲料相關事業的業者,也會因為生意變差而受到間接的影響! 然而,如果政府和企業應變得宜,讓風暴快速消弭。並藉此機會建立起更嚴謹的食品檢驗機制,花蓮民宿重新擦亮台灣美食和MIT(台灣製造)的金字招牌的話,危機反而可以成為轉機,讓未來的台灣食品讓國內外人士更加地信賴。如果真能如此,則塑化劑風暴就真的是「短空長多」,反而可以讓台灣美食建立更紮實的基礎,不是嗎?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濾桶YAHO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05bood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